去年的12月中旬,一向以穩(wěn)健著稱的新浪微財富因貸款人未能及時還款而身處提現困難的麻煩境地,據了解,此次出現問題的“匯盈寶”和“外貿貸”是由新浪微財富與中匯在線合作推出的票據理財產品,涉足金額大概為5000萬左右。
事發(fā)后,新浪微財富通報稱:“票據托管銀行向我們口頭說明,中匯盈私下挪用了‘匯盈寶’(票據質押債權理財項目)的已進行托管的銀行承兌匯票?!彪m然從新浪微財富的解釋中我們可以看出,此次事件的肇事者為中匯在線私自挪用托管的票據。
但只要結果不問過程的投資人,仍要求新浪微財富多一些擔當。終于在2014年的最后一天,面對投資人的壓力,新浪微財富出于保護整個新浪品牌的目的,并沒有像之前的先烈貸幫網一樣選擇拒絕墊付,而是吞下了這顆說不清的苦果。
平臺合作的第三方挪用項目借貸資產導致支付出現問題已經不是個案,資產挪用的背后凸顯的是平臺發(fā)展的兩種思路:社會專業(yè)分工還是平臺的魯日體系。
作為金融業(yè)的形態(tài)之一,縈繞在互聯網金融平臺頭頂上的無非是所有人都在強調的風險,對于平臺來說,風險有多種:道德風險、技術風險、市場風險、運營風險……在筆者看來,目前國內平臺最主要的風險來源于營運風險:平臺過多的依靠社會分工。
社會專業(yè)分工來源于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通過專注某一環(huán)節(jié),從而提高勞動效率。這是專業(yè)分工最直接的體現,就互聯網金融平臺來看,專業(yè)分工的思想可以幫助平臺快速的成長,最大限度的獲取市場份額。
一方面平臺通過資源投放,獲取大量的優(yōu)質投資人用戶,另一方面與多家專業(yè)化的小貸公司合作,獲取大量亟待融資的項目資產,投融資兩端雙向的同時打通與內容資產的豐富,帶來的不僅是整體交易額的上升,而且將使整個平臺處于正螺旋上升的狀態(tài)。但這看似的美好,卻如同罌粟花一樣——美麗卻致命。
將融資端打包給小貸公司,從平臺的運營策略上不失為一種睿智的辦法。但是正因如此,也埋下了資產被挪用、無法兌付的平臺危險。以新浪微財富為例,在投融資的供應鏈條上,微財富將費時費力的融資端打包給小貸公司,平臺自身將主要的資源用戶投資人的開發(fā)與獲取,最終導致中匯盈私下挪用了‘匯盈寶’。
短期利益的損失還能接受,但對平臺長期戰(zhàn)略發(fā)展來看,這無異于慢性自殺。1、互聯網金融的本質在于金融,所以風險的管控是平臺最為核心的競爭力,而將融資端交由小貸公司,不但會使平臺的風控能力降低,而且這種核心能力的喪失將使平臺由目前的核心逐步邊緣化。2、將融資端交由小貸公司,平臺就會失去了對于整個資金供應鏈的掌控,從而受制于人。3、國內小貸公司資質參差不齊,風控水平較弱,小貸公司提供的項目本身是否經過嚴格的審查,是很值得懷疑的。
魯日時代來源于福特憑借T型汽車所創(chuàng)造的魯日城,在那個年代,福特從采礦到汽車生產,所有的供應都是依靠自身。這種發(fā)展模式在傳統(tǒng)制造領域我們稱它為魯日時代,而互聯網領域則是阿里所倡導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在這種模式中,所有的主營業(yè)務能夠相互生存,關聯性極強。這樣不但能夠抵御外來競爭對手的侵蝕,而且在其中也能尋找到新的盈利點。
在互聯網金融這樣一個軍閥并起的完全競爭市場,平臺對于風險控制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未來的生存與輸贏。而魯日時代這種發(fā)展模式,平臺既要努力去吸引投資人,又要專注于自身風控體系和產品設計來尋找優(yōu)質的融資項目。因為所有的融資項目都是由自己把控,所以平臺可以將項目風險降到最低。更為重要的是,平臺可以完全掌控投融資兩端的資金供應鏈,使自己不至于受制于人。
就目前行業(yè)現狀來看,平臺與其采用這種謀求擴張爭霸的專業(yè)分工,倒不如進入魯日時代,做好自身體系。雖然步伐慢了一點,但比較穩(wěn)健。畢竟在金融市場,只有撐死的平臺,沒有餓死的平臺。
來源于:速途網